古今中外不少画家喜画牛。当代已故山水画大师李可染,也是擅长画牛的巨擘。他年近八旬高龄时,创作了《九牛图》(1984)、《水牛赞》(1985)。格局宏大,构思深广,把牛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加以表现、歌颂,具有一种永恒的精神性——堪称“牛的精神”...
1988年李可染先生受到李政道先生邀请,为“同步辐射光的应用”创作了名为《晓阳辐射新学光》的作品,以满怀憧憬的古代小牧童凝视着天空神气的光,寓意中国最早发现同步辐射光,也寓意年轻的中国科学家将崛起于现代科学前沿不寻常的深邃内涵。...
李可染曾指出:“画画不单是依靠视觉、知觉,更重要的是还必须画所想。”,他并进一步解释:“想象,不能说不真实,它是从现实经验产生的,所以艺术比现实更美、更好、更富理想、更动人,这里有画家的意匠、手段在内。”(附图:李可染《朦朦春雨...
李可染以个人经验的总结,提出学习山水画要能做到以下三点:一是学习传统,广泛吸收中、外艺术的长处,要有读遍天下名迹、名著的气概。二是到生活中去,到壮丽河山中去写生。三是集中生活资料,进行创作。三者有联系又有区别,循序渐进,相辅相成,是逐步深化的过程,绝不可偏废一方面。...
李可染的素描、速写,和黄宾虹的山水速写是不同的。李可染更多地吸收了西景素描的造型手法、取景方式,特别是“山光的研究”、“强光山”等专题研究性素描,画精刻微地表现了在一定光源下的整体关系和丰富的层次,可以看出他极强的素描造型能力。...
从李可染所作的一幅《黄山烟霞》中可以看到,笔墨工夫已达到另一个境界 。他以迟涩焦黑的线条勾出山纹,以墨块作重重的积叠, 谁也分不清是何种皴法,刻意地在山的边缘留出一条条光位,山在明暗变化下出现了侧光感 。此幅作品无疑是李可染在笔墨上的大跃升,整幅画具有沉雄、厚拙的气势 。 ...
李可染画牛一直以写意法为之,在寥寥数笔之间,他便能把牛的形状、比例、立体感、动态掌握得很好;而且还把牛的朴实无华的性格、厚重且充满泥土味的特色给表现了出来。这不能不归功于他那敏锐的观察力和良好的素描底子,还有那纯熟的笔墨功夫和浓烈的情感投入。【附图:李可染作品《其为牛乎》1986年】 ...
李可染先生以其惯有的谦和,称自己的一生主要和中国画的笔墨打交道。这种谦和,反倒揭示出中国画笔墨的深湛、精微与宏博。中国画笔墨并不仅仅是抽象的点、线、面,或从属于物象的造型手段。笔墨是画家心灵的迹化,审美的显示,学养的标记。 李可染以其独特深厚的笔墨艺术语言,为山河立传,为民族代言 。 ...
若非由于另外的机缘,李可染也许会成为一位卓有成就的音乐家。青少年时期他就和音乐结缘,在自传材料中说“在我儿童时代,每听到从街道传出二胡的声音,心便跳动起来。后开始学习。当时街上有一个卖唱的乞丐,每晚拉着胡琴在街上游走,我便每晚暗暗尾随在他的身后,听他拉琴。这是我学琴的第一个老...
1956年的万里远足使李可染日渐掌握了以水墨之法写生的技术。面对造化,无论古法与新法都可自如流淌于笔端,无所谓隔阂了。此幅雁荡山写生,无论山石、树木、拱桥、人物,都仿佛一气呵成,磊落而精于变化。尤其是那种丰富奇绝的景致非写生不可得,足见可染先生在取景上的精准与匠心。 ...
我感到《万山红遍》一画透露了作者艺术道路的转折点,像饱吃了10余年草的牛,李可染着重反刍了,他更偏重综合、概括了,他回头来与荆、关、董、巨及范宽们握手较量了!他追求层峦叠嶂雄伟气势,他追求重量,他开始塑造,他开始建筑!然而新的探索途中同样是荆棘丛生,路不好走,往往是寸步难行!李可染采用光...
1945年李可染接到两份聘书,一是发自杭州艺专,另一是北京国立艺专所发,由徐悲鸿亲自邀请,他考虑良久终于答应了徐悲鸿到北京任教,主要原因是他认为在北京可以看到许多名画古迹,并能向居于北京的艺坛大师请益,对学习传统国画有很大的帮助,此决定对他日后创作生涯造成极大的影响。 ...
贯穿在李可染的艺术思想中两条主线,一是研究自然,二是研究传统 。 他说:“人离开了大自然(包括社会),离开了传统,就不可能创造任何东西。【“我希望大家认真读这两本书——大自然和传统这两本书。这是任何人也读不完的两本书。”-李可染...
在李可染先生画室“师牛堂”墙壁上布满密密麻麻的画钉眼,他每次作完画,都要自己钉在墙壁上,退远、坐在对面的沙发上,反复推敲,然后动手改。他说过:“每当我画完一张画,我常常问自己,我是在画画,还是在研究画,在学画?结论是:我是在学画和研究画,我一辈子都在学...
李可染在20世纪的中国度过了八十二年的全部生命。在他近70年的艺术生涯中,从学习“四王”正统山水画开始,进而学习西方绘画,而后返向非正宗的中国绘画传统研究,并通过写生研究自然而冲出传统,最后创造出“融汇中西”的新山水画风格。在他的影响下形成...
格外强调艺术基本功的训练,是李可染一贯的主张,而他在艺术实践和教学实践也是一贯坚持的。这种思想从他的一些图章的印语中体现出来,如“七十二难”、“废画三千”、“七十始知己无知”、“白发学童”等,...
李可染的牛,可真是多一笔嫌碎,少一笔不够。他画牛时下笔迟缓不急,非常有次序、严谨地去完成;在可数的笔触中可以清晰地看到了浓淡干湿、轻重虚实的变化。他的每一头牛都是一气呵成的,绝无涂改的败笔,由于下笔慢,线条才会厚拙,墨色才会厚润。(附图:李可染牧牛作品《风雨归牧》)...
“可贵者胆,所要者魂”,李可染先生谈过的许多有关山水画创作的精辟言论,都走从长期探索实践中所凝炼的肺腑之言,他这两句对魂与胆的提醒,我感到更是击中了创作的要害,令人时时反省。 1954年在北海公园山顶小小的悦心殿中举行了李可染、张仃和罗铭3人的山水画...
从师齐、黄之后,李可染的艺术出现了一个重要的转折。在此之前,他的人物、山水画风格疏简淡雅,萧散飘逸,文人画气息浓重。从师之后,李可染的画风变得沉着厚重了,并愈来愈强地显示出其艺术的独创性。这些,开端于对笔法的新领悟。李可染曾说他从齐、黄学画,最重要的心得之一就是笔法。...
建议内容: | |
---|---|
联系方式: | |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