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逐步完善中。建议反馈邮箱:shiniutang@gmail.com
李小可官网www.lixiaoke.com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艺术互动>内容详情

内容详情

用最大的功力打进去 用最大的勇气打出来

发表日期:2014-04-11   分享到:

  1940年9月,国民党以改组政治部为名,撤销三厅,11月,在政治部之下成立文化工作委员会,改任郭沫若为主任委员。李可染留下在文委会艺术宣传组继续从事抗日宣传画创作。翌年初,“皖南事变”后,大后方的文化活动受到多方掣肘,文委会工作愈加困难。李可染开始画中国水墨画,在1941年以后,他的艺术道路发生两个重要变化,一是开始着力画水牛与牧童,一是在1943年2月,应陈之佛邀请,到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担任讲师。

  李可染执教于重庆国立艺专期间,以水彩画和中国画的人物画创作见重于世。

  李可染后来回忆说,在40年代初,他是以“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决心深入研究中国画的,他以“用最大的功力打进去,用最大的决心打出来。”警惕自己。

  李可染的中国画作品初为世所重,是1937年在南京举办的中华民国第二届全国美术展览会上展出的写意人物画《钟馗》。当时出版的《美术生活》杂志为此届美展刊印的专辑上,将《钟馗》一画刊于首页。这件作品尘封60年之后,竟然出现于1997年苏富比公司推出的近现代中国画拍卖中。万青力在关于此画的考证文章中讲到,李可染在世时,多次提到过,他从1934年开始作传统水墨人物画,1935年游历北京参观故宫博物院,加深了对传统绘画的认识,回到徐州后,曾创作过一批大写意风格的古装人物画,《钟馗》为其中一幅。美展结束后不久,抗日战争爆发,《钟馗》与其它人的作品为简世文保存下来,幸得免于战火。

  李可染画过很多钟馗,有的很豪放,笔墨简率,后来画的《钟馗送妹图》则是非常憨厚的人物性格。1946年他还画过一幅从没人画过的《钟馗退休图》,题曰:“丙戌端午,问君、崇艺、萧萧诸君来有君堂,余乘兴写钟馗数幅,崇艺云:‘今之世,鬼魅横行,气燄万丈,钟馗复生,亦必退休终南山矣’言颇隽永,因成斯图,相与大笑。可染。”在“相与大笑”之中,有着对时势的无穷忿慨。

  40年代初的美术评论界认为,李可染的人物画胜过他的山水画。老舍在《看画》(1944年)一文中称赞李可染的人物画“恐怕要算国内最伟大的一位了”,说他运用中国画特有的线条简劲之美,“极聪明地把西洋画中人物的表情法搬到中国画里来,于是他的人物就活了。他的人物有的闭着眼,有的挣着一只眼闭着一只眼,有的挑着眉,有的歪着嘴,不管他们的眉眼是什么样子吧,他们的内心与灵魂都由他们的脸上钻出来,可怜的或可笑的活在纸上,永远活着!”“他画这些人,是为同情他们,即使他们的样子有的可笑。”

  李可染那个时期的人物画,有的取材于唐诗宋词,有的画古代文人或道释故事,如《米颠拜石图》、《寒山拾得》,有的表现一些人物有趣的神态,如《三酸图》画苏轼、黄庭坚走访金山寺住持佛印,三人共尝桃花醋时的可笑神情。五代西蜀画家石恪曾画过《翁媪尝醋图》。李可染画《三酸图》,也属大写意,与石恪画风相似。当时李可染作画,下笔迅疾,取材与画风渊自画家天性。

  李可染的作品体现着两种迥然不同的审美意趣:

  一种是热情、飘逸、潇洒,富于幽默感;一种是理性、严谨、雄浑厚重,追求崇高感。前者多表现在早期的人物画作品中,后者多表现在后期的山水画创作中。但两者并不是截然分开的,常表现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两种不同的审美意趣,也反映着画家艺术个性中两种相反相成的对立因素。
 
  李可染具有幽默感、机智、风趣的天性,非常会讲笑话,打比喻,黄永玉写的《大雅宝胡同甲二号安魂祭》一文中讲过他很多有趣的轶闻,不过他的机智幽默总是善意的、厚道的,从不以此捉弄人,同时又是具有深意的。这种机智、幽默感常显示在他的作品中。如《李铁拐图》,“李铁拐把眼挤,你哄我,我哄你”,形象与题字的书体相应,很诙谐,然而仔细玩味,画家的心是苦的,是对世事的深刻地批评、讥讽,是深刻的幽默。

  在文委会工作期间,李可染住在重庆金刚坡办公,1941年迁住到赖家桥一户农民养牛棚旁边的小屋。牛棚中养着一头大青牛,每晚,牛喘气、吃草、蹭痒、啃蹄,都能听得清清楚楚。李可染受到鲁迅“俯首甘为孺子牛”联语和郭沫若诗《水牛赞》的感染,自己也着实喜爱牛的形象和牛的精神,便用水墨画起牛来。

  中国绘画史上曾经出现过不少擅长画牛的名家,他们笔下的牛与农家的依存关系,蕴含着中国农业社会的田园气象,使人产生返真归璞的情愫。李可染画牛既继承了前人创作中表现的丰富意趣,更赋予其丰富、深刻的思想内涵:在民族危难时刻,画家是借牛的勤劳、韧性及倔犟,期望国人发扬坚毅勇敢、自强不屈的精神,不为外来暴力所压服,并以此自励。这也正是李可染后来把自己的画室命名为“师牛堂”的寓意所在。

  牛与牧童成为李可染绘画的重要题材,他创造了一种独特的绘画样式。李可染后期画风趋向于厚重、雄浑,他画的牛也更富于笔墨的力度。他早期的作品用笔可说是“草中带隶”,后期可说是“隶中带草”。他去世那年所作的《斗牛图》,相斗的两牛完全是以苍劲的笔墨“写”出来的,无论是牛的形象,还是笔墨表现,都呈现出令人震撼的扛鼎之力。
 

建议内容:
联系方式:
关闭
提交成功!
感谢您的建议。关闭
提交失败!
重新提交